2025年4月26日,西南大学硕士生导师吕颖教授应邀莅临我校,带来一场主题为“优化模型核心应用与数学建模竞赛实战技巧”的专题报告。作为美国数学评论评论员、西南大学数学建模竞赛总教练,吕颖教授的分享吸引了我校各学院数学建模爱好者踊跃参与,现场学习氛围浓厚。
报告开篇,吕颖教授以通俗的语言阐释了优化模型的定义与核心概念,她强调“优化模型本质是在有限约束条件下寻找最优解决方案的数学工具,其核心在于明确目标函数、梳理约束条件与选择合适求解方法”。为帮助学生建立直观认知,教授从资源分配、路径规划两个典型场景切入,通过“车间设备调度”“城市快递路线设计”等简单案例,清晰拆解了优化模型从实际问题抽象到数学表达的完整思路,让在场学生快速掌握“问题分析—变量设定—约束构建—目标确立”的核心步骤。

结合自身深耕数模竞赛指导的丰富经验,吕颖教授重点分析了近10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、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赛事中优化模型的应用趋势。她指出,近半数竞赛题目涉及优化模型,且呈现出“多约束、强耦合、贴近实际”的特点,如资源分配类题目中常融合时间、成本双重约束,路径规划类题目则多与地理信息、实时需求相结合。针对模型求解环节,教授详细介绍了Matlab与Lingo软件的适用场景,现场通过电脑演示了“线性规划问题的Lingo代码编写”“非线性优化模型的Matlab工具箱调用”等操作步骤,逐一解答学生在软件使用中遇到的技术难题。

整场报告兼具理论高度与实战价值,吕颖教授凭借深厚的学术积淀和生动的讲解风格,不仅让学生系统掌握了优化模型的应用方法,更明晰了数模竞赛的备赛方向。与会师生纷纷表示,此次报告有效提升了自身的建模思维与参赛信心,为今后参与数学建模实践提供了有力指导。
附:专家简介
吕颖,教授,浙江人,西南大学完成本硕博学业,留校任教至今。现为硕士生导师、美国数学评论评论员,在学术领域拥有卓越影响力。在研究上,吕颖教授专注于非线性泛函分析,已公开发表SCI论文30余篇。主持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,两次荣获重庆市科学技术三等奖。作为西南大学数学建模竞赛总教练,她精心组织培训,指导学生在数学建模大赛中获奖100余项,其中国家级奖励40余项,展现出强大的教学与指导能力。